热潮背后 电子竞技的现实思考
导语:Jaedong作为《星际争霸》中的最强虫族之一,在转型《星际争霸2》的过程中,由于无法适应偏向大局观的操作,渐渐的从众人口中的“大魔王”变成了“菜东”,最终在2016年退役,退役时只有26岁。据韩国创意内容署发布 Jaedong作为《星际争霸》中的最强虫族之一,在转型《星际争霸2》的过程中,由于无法适应偏向大局观的操作,渐渐的从众人口中的“大魔王”变成了“菜东”,最终在2016年退役,退役时只有26岁。据韩国创意内容署发布的《2018 电子竞技现状调查报告书》显示,职业选手的平均岁数位20.8岁,而平均职业周期只有2.8年。 金字塔 这些例子都来自金字塔顶端的选手,然而占绝大多数的选手和从业者还要面对更多现实的考验。根据伽马数据提供的《2018年电子竞技产业人才报告》显示,电竞产业的平均月薪已经达到11124.8(包含职业选手和游戏主播),基本和游戏行业从业者持平。 ![]() 但这个平均值其实有很大的“水分”。这就好比“我和姚明平均身高1米8一样”,从业者当中包含收入较高的电竞游戏研发和电竞技能培训领域,而占市场需求67.5%的电竞赛事服务人员普遍在平均线以下,近4成人员月薪不足8000元,4000元以下的人数占7.5%。 此外,顶端职业选手的极高收入,让许多从业者的薪资再次“被平均”。2018年Top100的电竞选手收入数据中,有13位中国选手,他们的总收入高达4690万人民币。 ![]() 不过,电子竞技发展到今天,从业人员即使不能在单赛事、单领域中找到出路,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孙石曾在2007年获得过CS1.6大学生赛事的全国冠军,半条腿已经踏入了职业电竞的圈子,但面对当时平均2000元的薪资待遇,孙石还是选择放弃,他认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那届的队友中,也没有一个人走上职业电竞选手的道路。 如今,孙石已经作为电竞从业者,在行业内摸爬滚打10余年,他感慨道,“如果我夺冠的时间是2017年,我肯定不会放弃”。这不仅仅是因为薪资水平的倍数提升,迅速扩张的行业环境提供了大量电竞相关的就业机会,选手在职业生涯遇到瓶颈时,将拥有更多的出路,甚至可以直接投身直播行业,成为一个游戏主播。2017年在直播宏利的刺激下,大量的职业选手转型到直播行业,不过在个别成功案例的底下,是成千上万的转型者组成的背景墙,对他们而言,转型主播可能只是从一个金字塔,跳到另一个金字塔而已。 ![]() 虎嗅网2018年的一篇对4500名主播的调研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86%,而收入在10000以上的头部主播只占5%,很多人还是没能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同于广大电竞从业者而言,电竞行业同样也有上下游之分,上游的头部厂商、赛事往往岗位分工明确,项目稳定,但在头部之下,职业划定目前仍非常模糊,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孙石在10年间,做过项目运营、赛事执行,到今天的商务对接,大跨度的职业延展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在单领域的成长空间。 结语 这是个好的时代,商业和资本的介入使得中国电竞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相应的学科,培训机构和俱乐部、企业培养基地拔地而起,以填补预计202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的中国电竞。 这是个坏的时代,根据《2018年中国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仅24.1%的受访家长愿意孩子未来从事电子竞技相关的工作,在很多层面上,电竞的社会认同度仍在原地踏步,“电竞等于玩游戏”的论调仍随处可见,“电竞”两个字有时是被利用的符号,有时又成为开脱的借口,让人看不清它本来应该有的形态。 好在,经历风雨的电竞人仍保持着乐观,“我们有流量、市场作为基础,在夹缝中走到今天,取得了当下的成绩,现在要做的只有继续努力营造更好的环境、体面的薪水,保证后来者的‘热爱’不被轻易辜负和误解,就够了。”孙石对我说道。 (为保护隐私,受访者为化名) 作者:李青争 责任编辑:青峰大辉 校对:小虫 (编辑:D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