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不起来的桌游,和一个东北人的求生之路
老赵的这番想法,源自台湾桌游代理商新天鹅堡在2015年举行的一场聚会活动。这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台湾家庭,当时不少父母领着孩子来到了现场。而在这场活动中,有一个互动问答环节: ![]() “ 当时主持人问,《卡坦岛》是哪一年获得的埃森奖。台湾的小学生们回答出,是1995年得了埃森的SDJ红标奖。我觉得这么厉害,小学生就知道这个东西。 更厉害的是,主持人拿出一个游戏,问大家知道这个游戏设计师是谁吗?小朋友说是陈智帆。陈智帆就是台湾本土的设计师。接着,主持人又问, 现在谁能回答陈智帆老师还设计过哪三款游戏?孩子们也都回答出来了。 这些桌游设计师在台湾的孩子们眼中,都已经成了明星了,他们已经开始陪这些孩子们度过童年了。 ” 而大陆的原创设计师们,当时在干什么呢?老赵说:“我们的设计师还在找一个能打印的地方,印自己的卡牌。” 回想起在台湾的这桩经历,老赵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我今年想为原创设计师去做更多的一些事情。” 道阻且长 扒开老赵的伤口后,葡萄君所见到的,也许真的是一段没有多少人会关注的命运。这段命运涉及到一场创业的成败,同时也包含许许多多个体的故事,而我似乎还能从这段命运里,窥探到一个产业的将来。 比起拜天拜地,老赵这回则想通过更加务实的行动,来把握DICE CON的运势。他所描绘的愿景,包括桌游出版的正规化以及桌游设计师的地位提高,这亦是处在困境中的中国桌游产业,正在试图到达的理想乡。 (编辑:D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