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D游戏网 (https://www.dyouxi.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国外资讯 > 正文

Game Over意味着“结束”还是“失败”?从辞典里追寻含义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0-03-04 21:55:13 所属栏目:国外资讯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副标题#e# 导语:电脑文化史研究家,在2013年起的两年中,在个人博客连载《与骨川强夫一起去学习电脑历史》。为此,研究了从1999年末开始大约20年之间的《日经产业新闻》的压缩印刷版。 伴随着悲壮的音乐,屏幕上缓缓显示出了“Game Over”八个字。这样的画

  也就是说,《太空侵略者》是一部将 “Game Over”展现方法进化成一种“展示”的主机游戏了。这种表现手法增加了玩家“被干掉了!真难受!”的感情,唤起了玩家“想再玩一次”的冲动,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种手段了。

  而关于“Game Over”的演出手段,在后来也得以进化。

  比如KONAMI的《青蛙过河》(1981年)和NAMCO的《打空气》(1982年),除了表示“Game Over”的文字以外还增加了专门的音乐。这些做法后来被《超级马力欧兄弟》等FC游戏所继承了下来。

  “祝贺你GAME OVER”到底是个什么鬼?

  就这样,“Game Over”一词在FC繁荣期的漩涡中就成为了孩子们经常使用的词汇。

  在“太空侵略者热潮”之后的街机游戏上,经常能够见到将“Game Over”与“失败”二者含义联系到一起的做法,不过这种做法却在主机游戏上十分少见。

  要说到FC游戏玩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果然还是《勇者斗恶龙》系列吧。于1986年发售的第一部作品中,国王台词中的一句“死掉的话算个什么事!”就将“主人公就算死掉了游戏也不会失败”的规则说的清楚明了,让人佩服。

Game Over意味着“结束”还是“失败”?从辞典里追寻含义的变迁

  而在前一年于FC平台发售的《港口镇连续杀人事件》也是如此,就算是因找不到真凶而结束案件,游戏也不会因此而失败。

  这段时期,无论是文字冒险游戏还是RPG游戏,导致“游戏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出自“玩家操作上的失误”,就算是《勇者斗恶龙》系列也不一定能改变这种倾向。

  但是在这之后的家用游戏机和电脑游戏,如果要从玩家的失误上来思考游戏规则完善的话,这种淡化“失败”的理念也一定一个游戏制作方面上的重要参考模型。

  而另外一方面,还有一部撼动了我对“Game Over”含义理解的作品,那就是HUDSON于1983年末发售的PC平台文字冒险游戏《DEZENI LAND》(デゼニランド)。

(编辑:D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