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策划的催眠术:心锚
暗示——Faker大魔王觉得用皮肤会影响补刀其实就是在给自己一个暗示。有一天他用皮肤反而会增加失败的概率。尽量让自己不去想苹果,那么脑中就会出现苹果,尽量让自己不去想自己最在意的人,那么脑中就会浮现出那个人,这就是“暗示”。在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眼中,“暗示”是小说家必须掌握的技巧,这同样适用于游戏剧情设计。“暗示”其实也与条件反射有关,条件反射无处不在。下次不要再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了,尝试多用条件反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剧情在玩家脑中 现在咱们了解了心锚,让咱们再回来看看开篇例3中提到的游戏《inside》。虽然网上对《inside》的剧情众说纷纭,但依然没有人能分析出逻辑自洽的完整故事,playdead官方也不给出真正的完整剧情。事实上,我认为《inside》的真正完整剧情根本就不存在,设计师通过场景和关卡内的各种元素,用场面调度(Mise en scene)的方式激活了玩家中的心锚,在玩家的脑中产生了一个自己对剧情的幻想。或许是一个在逃离实验的小男孩?或许游戏在暗示阶级矛盾?或许是个暗藏阴谋论的恐怖游戏?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游戏明确给出的,而是玩家脑中幻想出来的,因为每个人的心锚并不相同,所以看到游戏里各个有特点的场景时产生的情绪和幻想也不相同,每个人都产生了对剧情的差异理解。这与《血源诅咒》和《黑暗之魂》非常相似,我并不是妄图解读这些游戏的真正剧情,我想说的是让玩家产生幻想是这些游戏剧情的主要表达方式,这些游戏并不是在叙述故事,而是让你自己去幻想一个故事。 ![]() 《体验引擎》一书中称这种游戏叙事工具为“世界性故事”,即通过游戏世界让玩家自己解读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完整的,诸如《最后生还者》中避难所里通过几具尸体和遗言描写了不得已杀死小孩防止小孩变成僵尸的可怜人,或者诸如《血源诅咒》将一个个故事打碎并删减,然后投放到游戏里的各个地方,这样给出的不完整故事每个人脑补出的故事不相同。这也是电子游戏独有的叙事工具,这是小说和电影无法做到,游戏电影化绝不是唯一出路。有趣的游戏剧情不在游戏里,而在玩家脑中。 (编辑:D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