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快速复制一款能火30天的小游戏 这套路行得通吗?
导语:但徐律师也提示到,这两条规定虽然提供给被侵权方防止抄袭、模仿带来的损害方式,但是却需要提供本身游戏具有知名产品特点的证据。关于到名称、包装、装潢的近似混淆,需要律师和法官进行主观判定,复杂的现实情况 但徐律师也提示到,这两条规定虽然提供给被侵权方防止抄袭、模仿带来的损害方式,但是却需要提供本身游戏具有知名产品特点的证据。关于到名称、包装、装潢的近似混淆,需要律师和法官进行主观判定,复杂的现实情况可能会对维权产生影响。 徐律师表示对于游戏玩法国内外法律都不做过度保护,除玩法之外对于游戏产品其他要素的模仿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定,代码是司法机关最为关注的证据,游戏出版产品的知识产权维护最近也受到高度关注。 开发者和小游戏平台如何看待跨端抄袭行为? 小游戏开发者丁丁表示,小游戏跨端换皮的现象是必然会出现的,因为开发者还是把游戏当做是一门生意,那既然是生意,利润复制、模式复制自然是相对保险的做法。他认为这种换皮宏观来看是好事,因为小游戏领域有“历史进程高度压缩”的特点,别的平台模式,也许要抄3年才发现抄袭行不通,小游戏可能就2年就可以让抄袭的都死绝。 “一定要逼到这个地步,大家才会明白游戏其实是个内容产业,不是快餐店,只会抄而不会研发的,清理出去,自然未来会更好。只想无脑复制利润,不愿意花力气担风险去创造的人,他们本来就不配做游戏,趁早转行为妙。” ![]() 另一名开发者认为,针对同一款热游的跨端换皮小游戏有很多,过度的模仿让趋同的开发者分到的羹少了。但他认为长远来看并不是坏事,“受伤发炎了,你得把烂肉挖掉,人类是从来不听说教的,抄到挤兑饿死,同时还荒废了时间没有积累真正做内容的能力。”生死关头了,或许才能听取当初“不应该抄袭,我们应该去创造”的劝导。 开发者大鹏认为,对于爆款手游要抱有学习的态度,而不是照样换皮甚至是无脑抄袭。应该以“能够创造出新的内容,满足用户的需要”为前提去学习优秀的方法和技巧,归根结底是要用来创造的。真正有创造力的开发者,需要考虑小游戏本身所处的形态和生态,分析平台用户画像,一切从人出发,不要从固定的游戏玩法类型出发,否则就是原地打转。 微信小游戏平台表示将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游戏产品审核,另外平台会提供相关的产品机制来进行筛查。一经发现将根据违规程度对该小程序侵权名称、头像等违规内容清空直至下架处理。 微信小游戏从最开始的单一数据库,现在也升级到了两库一网(代码保护库、名称保护库等等),并且在流程上设置了前置审核、运营规范、后置提供全电子化的投诉系统,附加主体信用分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 微信小游戏平台对于抄袭侵权投诉的处理,会优先让被投诉人先自行处理侵权内容,如果被投诉人也认可或没有申诉,就会直接处理为侵权,如果被投诉人申诉会进入到法务流程。QQ小游戏的处理模式大同小异,关于抄袭侵权类投诉都会转交给法务部门处理。 跨端换皮确实是游戏行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小游戏平台并不是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人,平台方只能加强审核监管与沟通,持续跟进政策变化,在对应规范内提高规范执行的效果。 完全的换皮和盲目的模仿,虽然有短期获利的可能,但是长线来看仿制品难以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贪图快钱的开发者往往是饮鸩止渴。唯有创新和创意,才能促使一个领域发生跨越式的发展。 来源:游戏茶馆 (编辑:D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