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D游戏网 (https://www.dyouxi.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国外资讯 > 正文

从小众到大众,Vlog将如何被重新定义?

发布时间:2019-05-03 08:45:26 所属栏目:国外资讯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副标题#e# 导语:今年之前,Vlog并不是一个友善的词,它的名字筛除了一大批对英文字母认知程度不够的人。但因为它所代表的有趣的形式——视频日记,和在国外YouTube等平台的风靡,开始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注意到。 微博、b站、西瓜视频......不少平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导语:今年之前,Vlog并不是一个友善的词,它的名字筛除了一大批对英文字母认知程度不够的人。但因为它所代表的有趣的形式——视频日记,和在国外YouTube等平台的风靡,开始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注意到。 微博、b站、西瓜视频......不少平台都开始加码Vlog

  今年之前,Vlog并不是一个友善的词,它的名字筛除了一大批对英文字母认知程度不够的人。但因为它所代表的有趣的形式——视频日记,和在国外YouTube等平台的风靡,开始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注意到。

  微博、b站、西瓜视频......不少平台都开始加码Vlog,培养自己的内容生产者。昨天,抖音也宣布面向全平台用户开放1分钟视频权限,推出Vlog10亿流量扶持计划。上一次平台方大规模补贴内容生产者,还是在激励短视频和图文生产阶段。

  行业开始认为,Vlog是视频内容里唯一亟待深度开发的媒介形态,有可能引领下一波短视频浪潮。但它的源头,要追溯到13年前。

  2006年,一家来自意大利的公司推出移动视频播客服务,英文名叫“my video blog”,这是Vlog的前身。当时,能用得上“my video blog”的人有一个特质:潮人。“潮”意味着前卫,他们能在同时空里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概念、内容,他们位于某个类别流行文化的金字塔顶端。选择没有高低之别,但审美情绪会被划分等级。

  2012年,被大多数人公认的世界第一条Vlog在Youtube诞生,逐渐演变后,Vlog的标签仍然是精致、炫酷、个性、技术流。传到国内也类似,Vlog被个性化出众、价值观正、炫酷直接的拍客推崇,国内比较知名的Vlog拍客有冬瓜、cbvivi、井越、飞猪。

  无一例外,他们均有海外留学、新媒体、广告从业背景,这些职业有用一个共性:与审美情趣打交道。他们在Vlog圈子很出名,去观察他们的Vlog,或多或少体现着一股“高雅的趣味”性,他们也拥有自己的一小撮独立粉丝,粘性极高,但一直没出圈。

  Vlog一直被定义为小众文化。直到今年。

  智能手机的发展、短视频的大热让“拍客文化”完成普及,已经在上层市场的垂直领域获得成功的Vlog,开始被认为是下一个可以突破圈层的增长点。

  微博、B站、抖音......所有你能看到的短视频平台都在今年加码Vlog。原因无他,在短视频潮流中,传统短视频和长视频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玩法基本上固定,内容形式也已经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阶段,做内容的门槛在变高。

  视频就像是一个菜篮子,而短的视频是小菜篮,5分钟以上的长视频就像一个大菜篮,前者装的菜少,后者装的菜多。固定框架决定了内容呈现效果。而Vlog作为视频日记装载的内容主题可以集中在展现生活方式上,去买菜,拍一拍;去上课,拍一拍,去旅游,拍一拍;拆包裹,拍一拍。

  我们在调查了市面上的大多数内容平台后,意外的发现西瓜视频上出现了大量的Vlogger,已经塑造了一个区别于“高精尖”的Vlog生态。

  晶晶是一个湖南人,她和丈夫在深圳打工,每天拍摄自己上下班的场景,分享自己的平凡生活;小苏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她会在5分钟内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和生活景象;在上海工作的“程序小妞”每天分享她的工作二三事,与自己独处、与周围人共事成了她视频中常出现的画面。

(图片来自西瓜视频)(图片来自西瓜视频)

  她们没有玩技术流,也没有过别致的生活,仅仅把自己每日里的日常呈现了出来,便有数十万人涌进她们的视频里,在评论区与她们一起讨论的生活。

  刺猬公社观察到,在西瓜视频搜索“Vlog”,能发现不少像上面一样的Vlogger在活跃着。他们在湖南张家界、江苏苏州等地,拍摄选题有美食、育儿、足球、旅行……Vlog正在经历从精英化到普世化的过渡阶段,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选择这种视频形式来展现自己的生活。

  在国内,这股潮流原本是从一小撮Vlogger那里流行起来后,一些明星被带动,被外界所称道的是欧阳娜娜的留学Vlog。

  2017年7月,艺人欧阳娜娜主演了电影《秘果》,在宣传期间,她入驻了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她在美国上学期间,不断拍摄Vlog,本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行为,最后居然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并掀起了一股不小的Vlog风,引来代古拉k等网红跟进拍摄自己的Vlog。

(图片来自西瓜视频)(图片来自西瓜视频)

  让人惊讶的另一点是,德云社在近期将拍Vlog列入到了部分员工的KPI考核中,再一次点燃拍全民拍摄Vlog的潮流。在各大内容平台上,也诞生了许多普通用户,他们大多拥有比较强的表达欲,愿意分享自己的生活。

  尤其在互联网公司,不少人将Vlog列入生活,拍摄自己每天工作的场景,有一些人也走上了专职拍摄Vlog的道路。

  回过头来,我们看Vlog的传播路。它从小众前卫者开始,利用内容影响力,让主流明星看到并模仿,再通过明星去影响粉丝群体。

  但更为深刻的一点在于,这把火已经“烧”到了普通人身上,像晶晶、小苏这样的白领、学生纷纷选择Vlog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一份来自西瓜视频方面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前西瓜视频上的Vlog创作者们,有明星也有普通的北漂深漂,有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程序员,也有白衣天使、的哥,有普通的大学生、留学生,也有刚入职场的奋斗青年……刺猬公社调查发现,不少Vlogger在西瓜视频还开通了电商,在上面售卖自己的商品,在粉丝量级不大的情况下也有机会月入过万。

  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到了拍摄Vlog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类型的内容被放到了Vlog这个容器里,它最初的“精英”模样正在发生变化,普世价值被逐渐抬升。

  西瓜视频上之所以能涌现出这样一批多样的Vlogger在于它拥有一个天然优势:这里少有海量的明星,没有形成大头部,只有充分多的普通人。这才是普通用户需要的机会。

  在西瓜视频晶晶的Vlog评论区,不少人会把自己带入到她的生活中,有人开始模仿其她,拍起自己的Vlog来,直接从内容消费者转型为生产者。

  这说明,用Vlog记录和表达自己的生活,最初是一个无意行为,很多人觉得有意思就跟进了,但实际上并非人人皆是Vlogger,Vlog对部分人来说,依旧很陌生。他们对Vlog的陌生感来自于“Vlog”这个名字,它不够大众化。

  “一分钟我就知道Vlog怎么拍,不过,得十分钟才能明白这个概念是什么。”一位叫牛雪的短视频用户说。她的感叹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拍摄Vlog并不难。但扎根生长,难的是去改造,培养出中国本土的Vlog文化。现阶段来看,如何塑造一个适合中国的本土化Vlog土壤,对Vlog进行本土化改造,可能会成为接下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Vlog是一个媒介形态,它涉及的人群、利益组织囊括了社会各个层面,一旦改变,将会对一个形态做出新定义和新调整。

(编辑:D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