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汉:我希望改变人们对游戏的看法
导语:他做《风之旅人》时,读过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的旅程》。坎贝尔习读全世界各种神话书籍,发现不管什么样的文化背景,这些神话都好像是一个人写的,有20多个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雄在他旅程的最终一 他做《风之旅人》时,读过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的旅程》。坎贝尔习读全世界各种神话书籍,发现不管什么样的文化背景,这些神话都好像是一个人写的,有20多个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雄在他旅程的最终一定会为他一开始离开的故土带来惠泽。比如普罗米修斯到了天界偷了火种,最后被宙斯惩罚,但这个火种给了人类,人类从此不再是神的奴隶。后裔射日、女娲补天等等,最终都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因为只有这样的故事才值得被传承下去。 游戏是否能算作“第九艺术”,这个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陈星汉的看法是:“现在还不行。如果说到艺术,很多人会想到米开朗基罗在罗马教堂里的那些雕塑。他们说这些雕塑是神圣的东西,我觉得如果游戏能捕捉到那种神圣感,才真正能被称为‘第九艺术’。游戏在今天也许就只是小小的文艺作品。” 聊到艺术,我们的话题离不开刚刚逝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他的艺术手法充满了现代主义的先锋气息,而在晚年又能用这些方式来营造东方文化独有的意境。当我以此类比,提到陈星汉的作品使用成熟的好莱坞三段式戏剧手法营造东方意境的游戏氛围时,他笑了笑说:“我最近一次亲身体验贝聿铭大师的作品是位于卡塔尔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所谓大师或者经典,就是你一看就知道里面有很多深度,而且挑不出一点毛病的东西,但是它并不是特别浮夸与耀眼。我希望最终能成为游戏行业的大师,但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火候。” ![]() 不过,陈星汉承认,他的作品确实有一些独特的气质。“《Sky光·遇》也好,《风之旅人》也好,说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说到缘,这在西方是不存在的。所以,西方人玩完《风之旅人》以后,他能从中感受到基督教的文化,而东方人会觉得这是佛教的传承。”这与陈星汉本人和玩家的文化背景都有关,“我从小在中国长大,主要受的影响也来自东亚文化圈,后来才有一定的美国文化影响。我发现美国有很多很好的艺术作品都没有进入中国,进入中国的全是些好莱坞大片,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文艺片导演在中国却无人知晓。可能正因为如此,在美国人眼里我做的东西是非常东方的,但在东方人眼里我做的东西又有点西方。” 聊回流行文化,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在我们两人都确认对方没有看过《权力的游戏》最后一集后,瞬间卸下了可能被剧透的负担。陈星汉一直都关注着流行文化并从中汲取着养分。对于艺术化和商业化的矛盾,他认为自己既接受了商业化的转变,也没有走向艺术的对立面。 “很多人都说宁愿做爱迪生,不能做特斯拉;宁愿做毕加索,不能做梵高。有的艺术不是在那个年代能够被别人接受的,有的艺术可以被很多人接受,我其实一开始一直想做一种纯粹的艺术。但后来,当我们的作品真的进入博物馆以后,我发现绝大多数的纯艺术,真的是只有在象牙塔中的那群人才可以理解和享受其中价值的。”他举了个例子,“当我把我父母带到艺术馆,一个在艺术人心中无上好的作品,在我父母面前就只是无聊。我这才发现比起成为艺术家,我更在乎的是能够改变人们对游戏的想法,所以,那时候我发现,我更想成为商业艺术家。” ![]() “我非常希望用艺术改变人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为了做一种纯粹的艺术而做。我更关注的是当代人心中想的是什么,这个时候,就可以从流行文化里发现大家心里缺的是什么,或者大家心里担心的是什么。” 在采访的末尾,我问陈星汉有什么话想对所有热爱电子游戏的玩家们说,他回答道:“我们开发新游戏到今天,是为了当时《风之旅人》玩家给我写的那些信件——他们希望能够分享这个游戏带给他们的感动,给他们所爱的人,特别是那些平时不接触游戏的朋友。我开公司到现在,目的也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爱上游戏,我很希望玩家们也能一起感受到,这也许是一款你可以与你身边那些对游戏嗤之以鼻的人分享的作品,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让更多的人爱上游戏。” 来源:游资网 (编辑:D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